2024年暑假期间,学校广大师生积极响应号召投身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当地需求及专业优势,深入农村、走进社区、服务基层,用自己的知识和才华,为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贡献青春力量,形成了以“1+4+N”模式下的“多元融合,青春赋能乡村振兴”社区实践品牌。
一、以助力乡村振兴为核心目标,打造“实践+思政”育人新风尚。“1”是以助力乡村振兴为核心目标,打造“实践+思政”育人新风尚。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融入学校“三全育人”格局,紧密围绕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展开,引领广大师生在“三下乡”社会实践课堂体验中感知家国情怀、增长见识才干,强化使命担当,形成实践育人长效机制。
二、围绕科技支农帮扶、教育关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等领域,开展农业设备维修、直播带货助农、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组织文艺表演晚会和测量血压、针灸按摩等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
三、创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形式。结合“校地合作”、“互联网+”、“跨学科合作”和“创新创业”等形式,通过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农村电商创业和生态农业创业等项目,为乡村打造综合性的发展方案,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团队名称:机电工程学院“红帆”志愿服务队

实践时间:2024.7.11-2024.7.25
时间地点: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南刘庄村
指导教师:王军韬、袁玉京
主要成员:郝荣浩、刘云浩、张鑫、赵汉卿、杨帆、申琦川、夏欣然、田雪
实践故事:
在防溺实践活动中,志愿者在村庄张贴防溺水横幅、向村民们发放防溺水宣传单页,提高了大家的防溺意识;
在慰问老党员实践活动中,志愿者走访了当地的老党员,倾听他们经历过的红色革命故事、感受他们为党和人民所做的贡献;
在反诈防火实践活动中,志愿者在村里悬挂防诈骗横幅、张贴安全海报,发放防诈骗、用电防火安全宣传单页,进一步增强了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卫生清理实践活动中,志愿者开展街巷、河道垃圾集中清理,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在专业助力农耕实践活动中,志愿者用专业知识对农机进行检查与维修最大程度的解决了农户设备损坏问题;
在为老人拍摄实践活动中,志愿者上门为老人们拍证件照与家庭照拍;
机电工程学院“红帆”志愿服务队联合南刘庄村村民举办“闪亮艺术文化风采,构建和谐特色乡村”——南刘庄村暑期“三下乡”文艺汇报演出,加强校地联系、促进乡村文化繁荣。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红帆志愿服务队的同学们深入乡村,了解乡村,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热情服务,为乡村的发展贡献了力量。他们不仅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自身的责任。通过这些活动,志愿者们与村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为未来的社会实践活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团队名称:航海学院“星火”志愿服务队

实践时间:2024年7月22日——2024年8月2日
实践地点: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央子党群服务中心
指导教师:鞠凯王浩王涛涛
主要成员:胡轩语、李清一、岳震宇、宋泽凯、夏宝鑫、王梦勇
实践故事:
志愿服务队针对孩子们的不同学科和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孩子们进行了一系列娱乐活动,通过游戏,在欢声笑语中彼此了解。
志愿服务队结合生动有趣的PPT、真实案例分享以及防溺水自救互救技能的现场演示,开展别开生面的安全教育课。还组织孩子们开展了“防溺水”手抄报创作活动。通过手抄报创作,孩子们不仅加深了对防溺水知识的理解,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志愿服务队走访了多个村庄,深入留守儿童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学习需求,带领留守儿童们去世界风筝广场、风筝博物馆人民广场和少年宫等地,让孩子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体验不同的文化和活动。为孩子们带去关爱和温暖,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志愿服务队走访慰问退伍老兵,与老兵们亲切交谈,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生活情况及家庭状况,倾听他们的抗战生涯和退役后的生活点滴,对他们的无私奉献表示的由衷的敬佩和感谢。





团队名称:邮轮游艇学院“星愿”志愿服务队
实践时间:2024.7.10——2024.7.24
实践地点: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北太平社区
指导教师:刘乐鑫、弭剑波
主要成员:孙浚恒、陈鑫、黄硕、伦志霞、李春光、孙国苗、孟雨婷、周宏彬
实践故事:7月9日至7月23日,“星愿”志愿服务队到蒙阴县北太平社区开展为期15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以调查+课程为主要形式的实践活动。
在探讨蒙阴蜜桃实践中,队员们建言献策,利用专业所学,为北太平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在推广普通话课程实践中,志愿者们亲力亲为,带领孩子们说普通话,交四方友。提高了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为日后的学习打下更好的的基础;
在防溺水实践中,队员们队员们深入村庄和集市等公共场所,利用海报、横幅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跟村民们交流普及防溺水的基本知识并用生动的案例让村民们深刻认识到防溺水的重要性;
在看望老人实践中,志愿者们用心体会老人的生活需求和内心感受,用实际行动传递着关爱与温暖,用一颗真诚的心温暖老人们的心房;
在绿色行动中,志愿者们携带工具,对废弃农药瓶进行集中捡拾,积极的向村民宣传有害垃圾的相关知识,呼吁、引导村民们将废弃农药瓶送至废弃物集中回收点,为建设美好乡村做出贡献;
在防诈禁毒实践中,志愿服务队联合云蒙湖生态区管理委员会及当地公安部门,通过张贴横幅有效地传递防诈禁毒信息,接着向村民普及防毒反诈知识,让群众们深入了解并远离毒和诈骗。
在每次活动中,志愿者们自觉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努力缩短成长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距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受锻炼、长才干,为实践地区人民做实事,树立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团队名称:健康管理学院志愿服务队



实践时间:2024.7.8-2024.7.15
实践地点: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欢城镇
指导教师:邱文奇、李庚辰
主要成员:何建禄、路美琳、刘奥然、韩茜茜、白梦瑶、郅建衡、刘状、马小涵,戴和平、郑佟
实践故事:7月8日-7月15日到济宁市微山县欢城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志愿服务队精心策划了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项目,足迹遍布微山岛、岱庄村、房庄村、小屯新村、尹洼村、后寨门口村等地。
志愿者们为老年人测量血压、测血糖等健康检查。为老年人讲解心肺复苏(CPR)、海姆立克急救法等相关技术的理论知识和规范操作。针对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心搏骤停、气道梗阻等危急情况进行详细讲解。为群众演示CPR(心肺复苏)操作,慰问孤寡留守老人,送上了大米、油、面粉等慰问物资;为群众提供上门体检,使老人们对自身的身体状况有所了解,并传授保养知识,给出合理的养生建议,让老人们生活得更有质量。同时在村内张贴防溺水横幅、向村民们发放防溺水宣传单页、讲解溺水的严重危害和预防溺水的重要措施;向村民推广普通话,通过推广可以加强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促进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进步。
本次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让我们收获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我们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会继续前行,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团队名称:港航管理学院“启航”志愿服务队
实践时间:2024年7月11日至2024年7月26日
实践地点: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吴家楼子村
指导老师:都炜刚、刘伟
主要成员:吕强,吴晓琪,陈朝鑫,云浩男,王泽,张家瑞,李宝文,杨凤青
实践故事:教育帮扶是此次三下乡的重点之一,“启航”志愿服务队与临沂大学“沂路花开”实践队联合为当地的孩子们开设了趣味课堂,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还组织了课外拓展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志愿者们为当地的孩子们包了饺子,从而传递爱心与关怀;组织普通话推广活动,讲解普通话知识和应用。
此外,在下乡途中志愿者们还开展了“防溺水”活动;“零食勿贪,手机勿恋,书本常伴,锻炼不倦”宣誓活动;“传递温暖,青春暖夕阳”活动;“慰问老党员,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活动;邀请当地警察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而有意义的防诈骗教育课。
为了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志愿者们精心策划了一场文艺晚会。晚会节目形式多样,包括歌曲、舞蹈、小品等,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活力和精神风貌,也为村民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同时还组织了文化展览,展示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增进了村民们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





团队名称:电商学院“红心”志愿服务队

实践时间:2024年7月16日—2024年7月30日
指导教师:赵晓琨
主要成员:张洁、陈志鹏、温朋欣、庞淑樾、张新雨、范继浩、程超凡、苗凯华、李悦
实践内容:
他们全面发力,多领域积极行动。涉及科普惠民、红色教育、文旅宣传、垃圾分类讲解、非遗助力、反诈科普、劳动教育、普法宣传、普通话推广、技术下乡、文化下乡、防溺水宣讲、课业辅导、走访慰问、直播助农等内容,提高了村民的思想意识,当地的非遗文化、传统古村落样貌、红色教育引领志愿者们在红色纪念馆中汲取奋斗力量。最美证件照定格美好瞬间,数字化留存,助力数字乡村建设,直播助农在导师指导下推动农产品走向广阔市场。实践队结合“理论+实操”的直播“实战”,当天帮助村民销售10000余只金蝉。并围绕微商、自媒体小视频平台、直播平台的使用技巧对村民进行讲解,志愿者们用青春和热情,为褚家坡村的发展添砖加瓦!
此次实践活动紧密围绕乡村发展需求,加强政、校、企、村、研五位联动,充分发挥学生专业特长,为乡村振兴贡献了青春力量!




团队名称:航空学院“红鹰”志愿服务队
实践实践2024.7.9---2024.7.11
时间地点: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文登营镇驾山窑村
指导教师:曹燕妮
主要成员:单体康牛鑫雨荣凌昱
实践故事:
在基层务农的田野里,他们挥洒汗水,与土地亲密接触,用勤劳的双手体验着农民的辛勤。他们的付出得到了村委的认可,那面锦旗飘扬着,是对他们的赞誉。
在孤寡老人的家中,他们如同温暖的阳光。耐心倾听老人们的故事,帮忙打扫房间、准备餐食。他们用细腻的心去体会老人的需求,给予陪伴与关爱,让老人们不再孤单
在基层活动中,他们手持工具,在田间地头仔细寻找废弃农药瓶,集中捡拾并宣传环保知识。呼吁村民一起行动,为美丽乡村添砖加瓦。
红鹰志愿服务队在每一次活动中,都坚定地走在实践道路上。他们不断成长,拉近与社会需求的距离,锻炼自我、增长才干,用行动诠释着当代大学生的风采,让红鹰精神在每一个角落绽放光芒。




团队名称:五年制大专学院“星海”志愿服务队

实践时间:2024.7.31-2024.8.5
实践地点: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解家官庄
指导教师:刘志升
主要成员:李春锐、郝子轩、刘煜、刘昆鹏、刘鑫磊、张烨煦、张嘉豪、张国敏、胡彦泽、朱锦硕
实践故事: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增强青年学生责任感与使命感。“星海”志愿服务队到沂水县解家官庄村开展为期六天的“红色教育”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助力乡村振兴。
“星海”志愿服务队在解家官庄村开展“爱国立志”大讲堂、参观沂水革命烈士陵园、沂水革命纪念馆等活动。
开展急救常识、防溺水、防诈骗等专题报告会,用真实生动的案例分析,让村民们充分认识到提高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开展“青春力量,温暖传递”关爱孤寡老幼专项行动,为孤寡老人做爱心午餐、整理卫生、理发、洗衣服;带领留守儿童举办篝火晚会、助力沂水县春晖助学表彰、慰问贫困儿童、推广普通话等活动。
开展“爱的探望,情系革命前辈”慰问活动,志愿者们带着生活必需品走访慰问老党员、老战士,与他们亲切交谈,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敬佩之情。
此次志愿服务活动不仅为村民带去了温暖和爱心,培养了志愿者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了他们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性,加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沂蒙精神,成为沂蒙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